央視財經《經濟半小時》欄目視頻
小夢(化名)是深圳市光明區一名剛上初一的新生,她的性格開朗活潑,本以為在初中校園會有新的同學和朋友,卻不想迎來了一場惡夢,小伙伴們開始對小夢指指點點,避而遠之。面對這一切,小夢不明就里。直到她翻看微信才找到了原因。
原來,在朋友圈里瘋傳著一些圖文并茂的所謂“證據”,這些“證據”,指認小夢是渣女,小夢當然知道,這些都是虛假信息。但面對這“鐵證如山”,她卻是“百口莫辯”。
小夢媽媽(化名)
為了盡快還自己清白,小夢聯系了發這篇文章的公眾號管理員,并要求其刪帖。對方爽快地答應了,但提出了一個要求,支付2200元的刪帖費。
警方敏銳地察覺到,這不是單一個案,給這個平臺交錢刪帖的人,不在少數。為了不打草驚蛇,警方首先以受害者哥哥的身份,對這個公眾號進行了前期的調查。
深圳警方認為,這起事件已經涉及到違法犯罪,尤其是網絡犯罪。
深圳市公安局光明分局網警大隊民警曾宇翔
在對涉事公眾號進一步調查后,深圳市一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進入了民警的視線。這家公司有著嚴密的分工和組織架構,在網絡上惡意編造虛假信息,貶損青少年人格,破壞青少年名譽,使青少年在生活學習中受到現實壓迫,最終實施“有償刪帖”謀取非法利益。
經過進一步偵查,警方最終確認,這個平臺的實際運作地在湖南長沙,經過多天的摸排蹲守,警方一舉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。
據犯罪嫌疑人交代,該公司經營的各類公眾號,在全網有近160萬粉絲,平均每篇文章的閱讀量,在3萬次左右,公司近半年的流水達50余萬元。每當侵權事件發生后,大多數受害人或企業都會接受花錢刪帖,同時由于數額較小,往往都不會選擇報案。也正是這種息事寧人的態度,助長了犯罪團伙囂張的氣焰。
【半小時觀察】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法律震懾強監管
電商直播、網絡支付、線上訂單、網絡拍賣等新業態、新產業不斷涌現,不僅更新著我們的消費版圖,也拓展著我們的消費邊界。與此同時,如同病毒進化一樣,網絡詐騙也出現了新的“變種”,從一開始的“單兵作戰”逐步到“規模團戰”,從側面的輿論引導到直接的“黑公關”,危害性變本加厲,令人防不勝防。
這些網絡上的種種亂象,給市場監管和執法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,面對此種亂象,清理整頓迫在眉睫,也希望大家擦亮眼睛,在網絡上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或威脅時,一定要冷靜思考、理性判斷,必要時果斷選擇報警,謹防跳進騙子的陷阱。
來源:央視財經微信公號
責任編輯:安羽